1990年初,國民黨主流派與非主流派的爭權逐漸白熱化,台灣社會瀰漫著詭譎不安的氛圍。學生與社運團體為因應此波政爭,開始籌劃抗爭行動,先於3月11日召開記者會,發表「還政於民,重建憲政」的聯合聲明,指出現階段之政治危機源於憲政體制中臨時條款與國民大會的存在。3月13日國民大會自行於中山樓通過「臨時條款修正案」,將1986年增額代表任期延長為9年,引發社會譁然。台大學生民主行動聯盟於14日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靜坐抗議。16日正當各校學運團體仍在擬定後續行動之時,台大學生周克任、何宗憲、楊弘任自行召集十餘名台大與工技學院(現台科大)學生至中正紀念堂靜坐,拉起「同胞們,我們怎能再忍受七百個皇帝壓榨」的抗議布條,這一「擦槍走火」的行動為「野百合學運」揭開序幕。

各校動員

17日開始,各校學運社團展開動員,部份教授也鼓勵學生前往靜坐,廣場人數不斷增加,至19日已突破千人。除鼓勵前往廣場靜坐外,各校園內也出現不同的行動來響應中正紀念堂的抗爭,包括簽名抗議、民主牆、舉行講座、散發傳單、柔性罷課、民主教育週、就地遊行靜坐等。

四大訴求

3月18日廣場校際代表所組成的會議上,確立了三月學運的四大訴求:

  1. 解散國民大會
  2. 廢除臨時條款
  3. 召開國是會議
  4. 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

此外確立了整個廣場學運的組織架構,分成決策委員會(七名)、指揮中心(三名)及工作小組,小組其下又分為會場組、財務組、庶務組、文宣組、糾察隊及組織動員組。

野百合的象徵

3月19日晚間11點,校際會議通過「野百合」為三月學運的精神象徵,反應學生對三月學運的想像。

拉高衝突:絕食團

3月19日,廣場訴求一直未得到李登輝總統的回應,以東海方孝鼎為首發起絕食聲明,要求李登輝與李煥於21日凌晨前回應廣場的四大訴求,將廣場道德張力推向高峰。

退場

3月21日下午李登輝順利連任當選總統,總統府對外表示,總統願意接見學生代表,聆聽學生訴求。然而廣場學生卻在「抗爭底線」上仍未取得共識,經過一番論辯後,訴諸35所校際代表進行直接表決確定,並推派53位學生代表與教授一同前往會晤。過程中,台大學生會長代表宣讀四項要求,李登輝允諾召開國是會議,其餘三項訴求,僅同意在國是會議中討論,並沒有具體的承諾與作法。晚上十一時,當廣場學生觀看過學生代表與李登輝會面的錄影後,各校隨即商討後續行動。22日凌晨,最後一次校際會議召開,表決是否退場,投票結果,32票贊成,1票反對。早晨,廣場指揮中心宣佈撤退聲明:〈追求民主永不懈怠〉,成立「全國學生運動聯盟」持續關切國是,承繼學運未完成之目標,結束為時7天的靜坐抗爭。